实践论读书笔记【精选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实践论读书笔记【精选...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实践论读书笔记【精选4篇】,仅供参考。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一

此次阅读学习,我主要拜读了*的《实践论》,读后获益良多,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

《实践论》是*哲学**著作,运用了***哲学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当时**严重错误的教条**。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的反映论。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这种主观**,故名为《实践论》。《实践论》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社会实践有阶级深刻的影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主要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该著作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文章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也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观。*****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感觉如何而定,而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从这我们不难发现,*同志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和*****的认识论是完全**的,正如*****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也就是今天被我们常提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志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论》还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正如在过去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中,我们学大多数知识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我们当时记得很牢,考试时可以做出绝大部分甚至所有的题目,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和所学的内容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其实回想高考前所学的知识,大多也都忘却。如果立马再来一次,我想我不能出现在今天的校园了。所以实践是重要的,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也要求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个**,因为不同的时期和地点会要求我们进行不同的实践,在整篇实践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具体实例,用那些实例来说服人们,我们也知道,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地点,需要进行不同的实践。这就是我们所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其实机会从来就不是少,只是我们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没有在不同状况下进行不同实践的能力。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实践论》引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对于这句话,*同志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说明认识是错误的,改正之,然后才有机会取得成功。成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改进,再实践。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实践论》的学习,努力学习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二

之前很少读这种专业性的哲学范畴的经典,无意间翻阅到一些《实践论》中的片断,便顿觉相见恨晚。每次突然密集的看书时,都是遇到了迷惑、想不通的,久思不解的难题,想从书中前人的智慧里获取灵感。这一次让我豁然开朗,突然明白后续读书的方向,也让我从心底再次对*肃然起敬。

结合自己的一点涉世经历和人生感悟,我前后读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感悟迥然不同。下面结合文中感触较深的片断,谈谈自己初读的浅感。正如文中所说认识与实践的真谛:我不断的品读,不断的去感悟,再把所感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再感悟、比较,再去运用实践……如此往复,就一定能领悟《实践论》的真谛。

“感性与理性是认识的两种属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了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在这一点上,让我明白,人们对事物的初级认识都是感性的、主观的,都是依仗自己生活、学习所得的经验**、主观臆断。如果全凭主观臆断的感性认识,则是我们说的空谈、空想,浅显的表层现象问题。有的可能是往期的实践经验的推理或是某种理论的拿来**,在某些范畴内可能具有理性属性,但它就算推断成功,其实因为具有特殊性还是普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证明。因此,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每一次的推断、推理或是决策,都要进行实践性的**研究、分析总结,并根据实践过程中的变化因素而及时变化,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推断或决策的成功率。当然,一次的成功并**我们的决策或推理是就是真理,还应客观的分析研究其是特殊性的成功,还是普遍性的成功。

这是就是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与**关系,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往复更替的过程,但每一次的循环,都突破了原有状态,并进行了提升而高于原状态。没有实践的认识,认识就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站不稳脚跟。而没有基于认识的实践,实践则像是无头苍蝇,没有方向与目标,更不会提档升级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人与生俱来便具有“惰性”,身体上的懒惰和思想上的懒惰,而后者则更可怕。思想的懒惰,便不是一个**的个体。在我们生活的日常,很多人在面对问题时,条件反射般的产生了恐惧与惧怕,更别说去想出好的办法解决问题了。一是因为他们只看到问题的表象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二是“惰性”思维定式下的条件反射式排斥问题。在没有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前,已经被惰性所击败。另一种,可能没有被“惰性”下条件反射所击败,开始进入解决问题的实践阶段,可能会成功突围,但更可能会再次被击败,甚至万劫不复。但显然第二种是值得赞许的,因为相比第一种他又迈出了一大步。遇到问题,首先我们应不被表象所吓倒,沉稳冷静的去解剖表象下面所蕴藏的内在联系、动机与目标,即现象下的本质。再实事求是地去客观分析总结解决之思路或方案,然后根据事态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去进行实践解决,方可解决问题、达到心理预期目标。说到底,每一个问题降临,我们都不能止步于感性的认识,在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实践的过程是不能停止的。因为没有实践,是永远不肯能得到正确的理论。而就算一开始就有拿来**的理论,更需要我们实际的实践过程去检验、去修正。因为事物是矛盾运动下不断发展向前的。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一半。*****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这一点上,是要告诉我们,不仅要通过事物的表象去练习自己分析客观本质的能力,并验证出一些理性的东西,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理性素养。但更可贵、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理性的东西运用到后续的生活与工作中,再通过遇到的新问题来检验之前的理性东西,并丰富完善出新的理性东西。这一层面讲的是,不仅要获取理性的“知”,更要将“知”付诸于“行”,去改造环境、改造现状。

另一层面,“拿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改造世界”,一是要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二是改造客观世界。就这一点来说,运用实践所得的客观规律,刻意地去先改造好我们的主观世界,让我们自身具备科学、理性的主观思维方式,将更加有利于我们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只有知行合一,才能保证真理的永恒价值和科学性。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观。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三

*在《实践论》一文中,以***辩证唯物**为基础,联系我国的具体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在读完《实践论》以后我对辩证唯物**的知行**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这将指导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的行为。

*在文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尽管就我们个人而言,我想我们距那些能够变革现实的**还是比较遥远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辨别某种或者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本质,对于我们来说的意义,以及我们该怎么去对待,但是这段话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对某种或者某些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就必须得自己去亲身接触,亲自经历,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到他们的本质,才能够获得最接近事实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人们谈论某某人、某某产品据说怎么样怎么样的,有时甚至已经与最初发表评论的人的说法完全相反了,可是却没有人想到要去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这有时甚至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拿我们交友来说吧,不可能有哪个人能够取得所有人的好感,喜欢他的人会对他评价很高,不喜欢他的人就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有时甚至会出言**,如果你只是通过某个人的评价就构成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许你运气很好的交到了一个合你胃口的好朋友,或许,你就交到了一个品格很差劲儿的损友。人们常说要知道一个人怎么样就看他周围的朋友,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反映出了朋友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深刻。因此,也许由于你的错误认知而交的这个损友就会影响到你的一生。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你必须去与他接触,在与他的交往中积累自己的认知,最后对其作出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决定他在你心目中的定位。对于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只有自己亲自去尝试,去体验,才能够得到最准确的认识。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得以自己的主观思想为准,忽视其他人的一切想法,只是提醒我们别人说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得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检验,从而得到事实的**。

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的认知,我们还得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现实意义。正如*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科学****的学说源于**,可是**社会实行的是资本****,并未把其运用到**建设中去,所以对其而言,科学****顶多就是个出色的理论,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对于我们这个实行******的国家来说,科学****理论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的指导思想,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建设,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有着无法忽视的重大意义。而我们在运用科学****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为其补充着新鲜的血液,使其散发着活力。可见,一个理论只有把它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够使其不只是一个空架子,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实践论》一文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对于得到正确认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必要性。就我来说,我总是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却往往只是知道而已,而没有付诸行动,因而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结果。今后,我将把自己的`想法切实地落实到行动中去,让自己做到最好。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四

时间不停步,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改革的潮流汹涌澎湃,而我们的思想真的不一定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对语文教学而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如今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便是我们教学的指导纲要。随之而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有什么变化?藉此培育站学习机会,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二、研修目标

1.改变思想,更新理念,做一个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

2.掌握好教学技能,不仅要懂得“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懂得“为什么这么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本人性格内向,通过学习来锻炼胆量,提高勇气。

4.上课语言重复或者说不够精炼,所以要学习语言表达技能,学会组织课堂语言。

5.学会听课、评课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6.学会写论文。

三、研修内容

(一)积极参加教师集体学习活动。

1.认真参加学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好学习笔记,与其他教师主动交流。

2.参加培育站读书活动。补充新知识,改变理念,开拓眼界,做好读书笔记。

3.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活动。

(二)进行自主研究

1.在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习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

2.掌握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掌握传授知识的深浅程度。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培养。

4.认真总结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形成书面材料,在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进行自我剖析

1.坚持每学期高质量地完成一节公开课,并积极参加各项赛课活动。

2.每节课后认真完成教学反思。

3.积极与组内老师交流。

(四)参加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1.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

2.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主旨的讲座、研讨。

3.专题培训。

4.收看教育教学的光盘、录像。

四、研修措施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自己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完成个人研修计划。

2.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3.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4.积极撰写论文。

5.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

十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学大练兵”活动,高质量完成一节公开课。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十一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参加学校举行的“赛课”活动,积极赢取一等奖。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十二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出一份高质量的期末调研试卷。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一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积极撰写论文。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6.完成本学期培训总结。

二月份

1. 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 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 参加学校举行的“赛课”活动,积极赢取一等奖。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三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积极撰写论文。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四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积极撰写论文。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5.积极参加培育站举行的各项活动。

五月份

1.读1--2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参加学校每周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地发言。

3.积极撰写论文。

4.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积累资料。

上一篇:给天堂的妈妈一封信【优秀4篇】
上一篇
下一篇